1回頂部 圖片來源于CFP 兒童厭食從喂養上找原因 “除了飲食不節、喂養不當外,造成兒童厭食還有其他原因”,汪受傳教授介紹,有的孩子以前肯吃飯,生了一場病,譬如肺炎住院或腹瀉之后就不愿好好吃飯了,中醫稱之為他病傷脾,而生病期間服用的一些藥物也會影響孩子的脾胃功能,表現為不吃飯、肚子脹疼、拉稀。還有一部分孩子先天不足,出生以后一直外表瘦小,內臟脾胃功能比正常孩子差,發生厭食的幾率增加。 汪教授指出,天氣變化也是厭食發生的一個原因,每年6月份開始是厭食就診的高峰期,由于天氣悶熱潮濕,就診的小朋友舌苔厚膩,而濕熱影響脾胃功能,小孩食欲下降,有時候不吃飯也感覺肚子是飽的。此外精神因素引發的厭食不能忽略,門診有個三歲的寶寶不想吃飯來看病,這個寶寶由外地的爺爺奶奶帶大,直到三歲上幼兒園才回南京,孩子離開了長期生活在一起的長輩,一直表現得悶悶不樂,不愿吃飯,這就是中醫說的情志失調,思傷脾。
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2回頂部 圖片來源于CFP 一歲以內培養愛吃好習慣 無論何種喂養方式,從4個月就要為寶寶添加輔食,開始逐漸培養孩子“愛吃”的好習慣。汪受傳教授說,孩子對食物的敏感期是在6至7個月,這個階段愿意接受新食物,中醫認為,食物消化吸收取決于脾胃,脾胃功能是需要鍛煉的,如果一直吃奶,不加輔食,孩子的消化功能也跟不上正常添加輔食的寶寶,自然表現為不愛吃。不少孩子三四歲了還要家長喂飯,就是錯過了這個關鍵期。 另外,給孩子的進餐時間也應該有所限制,正常應規定在30分鐘以內,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吃飯的時間不能太長。
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3回頂部 圖片來源于CFP 中醫治療貴在調理脾胃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,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證。本病以1~6歲小兒多見。如果厭食持續時間較長,就會影響小兒身高、體重的正常增長,稱為厭食癥。西醫認為厭食的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鋅,但有些小兒厭食不是補鋅能夠解決的。中醫則認為,脾健不在補,而貴在運,要想脾胃功能正常,增強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才是關鍵。 因此,中醫講求辨證論治,認為五臟六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,同為厭食,癥狀體征不同,證型不同,用藥也不同。中藥起到的是調理脾胃、扶助運化的作用,同時還應與飲食調理相結合,幫助孩子糾正不良飲食習慣。
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|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