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生理和心理發生的變化:孩子此時正處于第一反抗期。隨著幼兒活動能力的增強,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量不斷增強,孩子的心理也變生急劇的變化,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命令的否定,來強調自己的存在,向大人展示自己已經具備的很強的能力。因此表現出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,而不愿意別人來干涉他的自由,表現出非常執拗。即使是平常溫順聽話的孩子到了這個時期也會變得調皮、不聽話,處處與你對著干。其實這種“反抗期”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。但是孩子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,也不明白吃飯對自己生長的意義。所以,家長必須根據孩子的生理、心理發育特點給以正確引導: 1、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,并且合理用藥、正確使用保健品,孩子的食欲才會逐漸恢復。 2、提供固定的、具有保護性、舒適的、安靜的喂哺或進餐場所,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。不要在進餐時斥責和教訓孩子,營造一種輕松、愉快的、良好的進餐氣氛。家長需要根據嬰幼兒消化吸收的生理特點,采用與年齡和文化相適應的進餐桌椅和器皿。同時做到定時、定量、有規律地進餐。不隨意改變孩子的進餐時間和進餐量。 3、家長需要掌握一定的食物制作技巧和營養知識。為孩子專門加工烹制,多采用蒸、煮、燉、煨,不宜采用油炸、烤、烙等方式。口味以清淡為好,不用或少用調味品、不要過咸、更不要讓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選用深綠色、紅黃色蔬菜和水果,做到色、香、味俱全,從感官上就能吸引孩子的興趣。在保證營養和“總量”的控制下,根據同類食物中的替換關系靈活變通食譜,可以適當的照顧孩子對一些食品的喜好。 4、根據孩子凡事都愿意參與的特點,鼓勵孩子幫助大人作餐前的準備工作。進餐過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,用語言贊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,并帶頭品嘗,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樣子,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,培養孩子喜歡吃各種食品。對于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強求孩子去吃。 5、鼓勵、引導和教育孩子使用勺、筷子等自主進餐,并教會孩子學“吃”的技能和進餐禮節。吃飯時注意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意識、飯后要謝謝烹調者。 6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的差異,安排適宜的戶外運動,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。這樣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,而且還可以進行日光浴,有效的促進皮下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,有助于鈣的吸收,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發育,保持合理體重增長。 7、合理的選擇零食。合理有度的給孩子安排零食是必要的,但是必須選擇合適的時間:即能增加孩子對飲食的興趣,也有利于補充能量。需要注意避免影響正餐食欲和進餐量。零食主要以乳制品和水果為主?刂铺枪⑻痫嬃弦约坝驼ê团蚧称。 希望孩子們在父母的撫養下喜歡上吃飯、讓吃飯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大樂趣和享受。 |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